科学防疫,降低焦虑——生物气溶胶的传播预警
4月22日晚,刚刚“摘星”的北京又迎来了一波新的疫情。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13场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初步流调结果显示,目前已隐匿传播了1周,短期内出现了多代病例,提示病毒传播隐匿、速度快,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此波疫情让北京瞬间进入了焦灼和紧张的状态。
生物气溶胶传播
此前,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新冠病毒能够通过飞沫与气溶胶传播。《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近期发表了一项一起可能经气溶胶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了去年11月北京市昌平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链,感染来源于10月22-27日与该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的首发病例在同一酒店集中隔离。感染来源在隔离期间可能通过通风管道气溶胶传播给该起疫情的首发病例,隔离酒店上下通风管道传播不得不引起重视[1]。
人流集中的封闭、半封闭区域是防控疾病传播的重点区域。生物气溶胶的传播或给人群带来健康风险,包括疾病的传染。
4月24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特定场景预防气溶胶传播风险技术指引》(https://www.bjcdc.org/article/71149/2022/4/1650778663098.html),规定了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医院、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封控管控区域、核酸采样点以及密闭空间(地下车库、储藏室、厢式电梯等)等特定场景中公共场所预防经气溶胶传播的风险。可见对于生物气溶胶的防范至关重要。
科学防疫
科学防疫,降低焦虑,对环境空气的实时监测将极大程度上的预警生物气溶胶的传播。生物气溶胶报警器可以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效应,集成多项智能传感器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判断室内空气生物污染风险,连续和实时地监测空气中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变化,并对浓度达到报警阈值的生物气溶胶进行报警,从而指导室内空气净化和消杀设备的开启和关闭。同时可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构建多设备分布式生物气溶胶监测报警网络。
华泰诺安BM3001生物气溶胶报警器
参考文献
[1]吴双胜, 张姣姣, 孙瑛, 任正勇, 窦相峰, 张莉, 段玮, 马春娜, 杨鹏, 庞星火. 一起可能经气溶胶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聚集性疫情调查.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 43(3): 305-309